问饮食与口味
编辑时间:2018-10-22 来源:www.smfkj.com &emsp
问饮食与口味
问饮食多少,可知脾胃的盛衰;问口味好恶,可察脏腑的虚实。
(1)问口渴与饮水:口渴是临床常见的一个自觉症状,饮水是人体内津液的主要来源。
口渴与否、饮水多少,与机体内津液的盈亏、输布情况和阴阳的盛衰有着密切关系,故询问病人口渴与饮水的情况,可以了解病人津液的盛衰和输布障碍,以及病性的寒热虚实。如《景岳全书·传忠录》说:“渴与不渴,可以察里证之寒热,而虚实之辨亦从以见。”临床上应根据口渴的特点、饮水的多少和有关兼症来加以辨证分析。
①口不渴:为津液未伤,见于寒证病人,亦可见于虽非寒证而体内亦无明显热邪的病人。
②口渴多饮:即病人口渴明显,饮水量多。是津液大伤的表现。临床常见的有以下三种情况:
口大渴喜冷饮,兼见面赤壮热,烦躁多汗,脉洪大者:属实热证。是里热亢盛,津液大伤,饮水自救的表现。
大渴引饮,小便量多,兼见能食消瘦者:为消渴病。是肾阴亏虚所致。因肾主水液、主二便、司开合,肾阴亏虚则肾阳亢盛,故开多合少,小便量多,津液耗伤,故大渴引饮。大汗后,或剧烈吐下后,或大量利尿后,出现口渴多饮:是因汗、吐、下、利后,耗伤津液所致。
③渴不多饮:即病人虽有口干或口渴感觉,但又不想喝水或饮水不多。是轻度伤津液或津液输布障碍的表现。可见于阴虚、湿热、痰饮、淤血等证。
口干但不欲饮兼见潮热、盗汗、觀红等症:属阴虚证。因阴虚津液不足,不能上承于口,则口干;体内无实热耗津,故不欲饮。
口渴饮水不多,兼见头身困重,身热不扬,脘闷苔腻者:属湿热证。因湿热内困,津液气化障碍,不能上承于口,则口渴;因内有湿邪,则不能多饮。
病人渴喜热饮,但饮量不多,或水入即吐,兼见头晕目眩,胃肠有振水音者属痰饮内停。因痰饮为阴邪,内停伤阳,津液不能化气上承则口渴喜热饮,为津液输布障碍而非津液不足,故渴不多饮;饮停于胃,胃失和降,故水入即吐。口干,但欲嗽水而不欲咽,兼见舌质隐青或有青紫色瘀斑,脉涩者:属内有瘀血, 因瘀血内阻,气化不利,津液不能化气上承则口干;亦属津液输布障碍,并非津液真正亏乏,故不欲咽。
(2) 问食欲与食量:《灵枢·海论篇》说:“胃者水谷之海。”胃主收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转输水谷精微,两者为后天之本。人的饮食情况与脾胃功能的正常与否夫系非常密切。
又人以胃气为本,胃气的有无直接关系到疾病的轻重和转归。所以,询问病人的食欲和食量情况,可以了解脾胃功能的强弱、判断疾病的轻重和估计预后的好坏。询问病人的食欲和食量情况,要结合有关兼症加以辨证分析。
①食欲减退:又称为“纳呆”或“纳少”,即病人不思进食或甚则厌食。临床常见者有以下四种:
食少纳呆,兼见消瘦乏力,腹胀便溏,舌淡脉虚者:属脾胃气虚。是因脾胃腐熟运化功能低下所致,可见于久病虚证和素体气虚的病人。
脘闷纳呆,兼见头身困重,便溏苔腻者:属湿邪困脾。因脾喜燥而恶湿,湿邪困脾,脾失运化,则脘闷纳少腹胀。如长夏感受暑湿之邪多见此证。
纳少厌油食,兼见黄疸胁痛,身热不扬者:属肝胆湿热。因湿热蕴结,肝失疏泄,木郁克土,脾失运化,而致纳少。
厌食,兼见嗳气酸腐,脘腹胀痛,舌苔厚腐者:属食滞内停。因暴饮暴食,损伤脾胃,致使脾胃腐熟运化功能失常,故纳呆厌食。如《丹溪心法》说“伤食必恶食。”《订补明医指掌》说:“脾不和,则食不化;胃不和,则不思食。”
此外,如已婚妇女停经,厌食呕吐,脉滑数冲和者,为妊娠恶阻。是因妊娠冲脉之气上逆,胃失和降所致,不严重者属生理现象,不须治疗。
②多食易饥:即病人食欲过于旺盛,食后不久即感饥饿,进食量多,身体反见消瘦,临床常见者有以下两种:
多食易饥,兼见口渴心烦、舌红苔黄、口臭便秘者:属胃火亢盛,腐熟太过,代谢亢进,故多食易饥。
多食易饥,兼见大便溏泻者:属胃强脾弱。因胃腐熟功能过亢,故多食易饥;脾运化功能减弱,故大便溏泄。
?饥不欲食:即病人有饥饿感,但不想进食或进食不多。可见于胃阴不足的病人。症见饥不欲食,胃中有嘈杂、灼热感,舌红少苔,脉细数。是因胃阴不足,虚火内扰所致。
④偏嗜食物:即病人嗜食某种食物或异物。临床常见的有以下两种:
小儿嗜食生米、泥土,兼见消瘦、腹胀腹痛,脐周有包块按之可移者:属虫积。因饮食不洁,腹内生虫,影响脾失运化,机体失养所致。
已婚妇女,嗜酸,停经、恶心、脉滑数冲和者:为妊娠,属生理现象,不为病态。此外, 询问病人在疾病过程中食欲和食量的变化,亦可以了解疾病的转归:一般而言,病人食欲好转、食量渐增者,表示胃气渐复,预后较好。病人食欲减退,食量渐减者,表示胃气衰退,预后较差。若久病,重病本不能食,而突然暴食,是脾胃之气将绝之象,称为“除中”,属病危。如成无己《注解伤寒论》说:“除,去也;中,胃气也。言邪气太甚,除去胃气,胃欲引食自救,故暴能食,此欲胜也。”“四时皆以胃气为本,胃气已绝,故云必死。”(3)问口味:口味,即病人口中的异常味觉。因脾开窍于口,其他脏腑之气亦可循经脉上至于口,口中的异常味觉,常是脾胃功能失常或其他脏腑病变的反映,故询问病人口味的异常变化,亦可诊察内在脏腑的疾病。
?口淡乏味:属脾胃气虚。因脾胃腐熟运化功能低下,病人食少纳呆,故感口淡乏味。
?口甜或粘腻:属脾胃湿热。因甜味入脾,湿热蕴结脾胃,浊气上泛于口,故感口甜或粘腻。
③口中泛酸:属肝胃蕴热。因酸味入肝,肝热之气上蒸于口,则口中泛酸。
④口中酸馊:属伤食。因暴饮暴食,损伤脾胃,食停胃中不化,胃中浊气上泛.故感口中酸馊。
⑤口苦:属热证。可见于火邪为病和胆热之证。因苦味入心,心属火,又胆液味苦,故火邪炎上或胆气上泛,皆可使口中味苦。
⑥口咸:多属肾病及寒证。因咸味入肾,肾主水,肾病及寒水上泛皆可使口中味咸。
此外,由于不同地域,生活习惯不同,病人可有饮食嗜味之异;不同脏腑的疾病也可产生不同的饮食嗜味,如肝病嗜酸、心病嗜苦、脾病嗜甜、肺病嗜辛、肾病嗜咸等,可作临床参考。
Related recommendations
Related news
- 利辛县常委康书记、弋江区常委陈振江部长考察指导芜湖圣美孚科技有限公司 2019-05-29
- 芜湖康谷小镇-智慧养老产业论坛召开 2019-05-28
- 第九届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芜湖隆重举行 2019-05-28
- 中医大健康,圣美孚中医四诊仪来助力 2019-04-23
- 热烈欢迎安徽省卫健委党委书记单向前领导一行莅临芜湖圣美孚科技有限公司调研指导工作 2019-04-15
- 共唱和谐新乐章,共绘未来好宏图 2019-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