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诊的内容
编辑时间:2018-10-22 来源:www.smfkj.com &emsp
舌诊的内容
舌诊的内容主要分望舌质和舌苔两方面。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望舌质又分神、色、形、态四方面;望舌苔则分苔质、苔色两方面。最后舌质和舌苔还要综合诊察,故以舌色为纲,舌苔为目,罗列一些常见舌象,其中包括正常舌象和危重舌象。
正常舌象,简称“淡红舌、薄白苔”。具体说,其舌体柔软,运动灵活自如,颜色淡红而红
活鲜明;其胖瘦老嫩大小适中,无异常形态;舌苔色白,颗粒均匀,薄薄地铺于舌面,揩之不去,其下有根,干湿适中,不粘不腻等等。总之,将舌质、舌苔各基本因素的正常表现综合起来,便是正常舌象。
(1)望舌质:
①舌神:舌神主要表现在舌质的荣枯和灵动方面。“荣”就是荣润红活,有生气,有光彩,故谓之有神,虽病也是善候。“枯”是干枯死板,毫无生气,失去光潭,故谓之无神,乃是恶候。
②舌色:主病的舌色,约有五种,兹分述如下:
淡白舌:舌色较正常人的淡红色渐淡的,甚至全无血色,称为淡白舌。由于阳气不足,生化阴血的功能减弱,推动血液运行的力量亦衰,致使血液不能充分营运于舌质中,故舌色浅淡。主虚证,寒证或气血两亏。若淡白湿润,而舌体胖嫩,多为阳虚寒证,淡白光莹,或舌体脯,则属气血两亏。
红舌:较淡红色为深的,甚至呈鲜红色,称为红舌。因血得热则行,热盛则气血沸洒,舌体脉络充盈,故色呈鲜红。主热证。若舌鲜红而起芒刺,或兼黄厚苔的,多属实热证;若鲜红而少苔,或有裂纹或光红无苔,则属虚热证。
绛舌:较红舌更深的红色,称为绛舌。主病有外感与内伤之分。在外感病若舌绛或有红点、芒刺,为温病热入营血。在内伤杂病,若舌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则是阴虚火旺;另有舌绛少苔而津润者,多为血瘀。
紫舌:舌质色紫,即为紫舌。主病有寒热之分。绛紫而干枯少津,属热盛伤津、气血蕴滞;淡紫或青紫湿润者,多为寒凝血痕。
青舌:舌色如皮肤上暴露之“青筋”,缺少红色,称为青舌,古书形容如水牛之舌。由于阴寒邪胜,阳气郁而不宣,血液凝而擦滞,故舌色发青。主寒凝阳郁和痕血。全舌青者,多是寒邪直中肝肾,阳郁而不宣;舌边青者,或口燥而漱水不欲咽,是内有痕血。
在上述各色舌中,若多少带些青紫成分,其舌色必偏晦暗,故偏暗之舌,多少总有些气血瘀滞之象,正如《温热经纬·叶香岩外感温热篇》所说:“热传营血,其人素有擦伤宿血在胸脯中,挟热而搏,其色必紫而暗,扪之湿。”
③舌形:是指舌体的形状,包括胖瘦、老嫩、胀瘪以及一些特殊病态形状等。分述如下:
老嫩:老是舌质纹理粗糙,形色坚敛苍老,不论苔色如何,都属实证。撒是舌质纹理细腻,形色浮胖娇嫩,一般都属虚证。
胖大:舌体较正常舌为大,伸舌满口的,称胖大舌。多因水湿痰饮阻滞所致。若舌谈自胖嫩,舌苗水滑,属脾肾阳虚,津液不化,以致积水停饮。若舌换虹或红丽胖大,伴黄腻苔,多是脾胃湿热与痰浊相搏,湿热痰饮上溢所致。
肿胀:舌体肿大,盈口满嘴,甚者不能闭口,不能缩回,称为肿胀舌。其成因有三,一是心脾有热,血络热盛而气血上事,舌多鲜红而肿胀,甚者伴有疼痛。一是素善饮酒,又病温热,邪热挟酒毒上噩,多见舌紫而肿胀。一是因中毒而致血掖凝滞,则舌肿胀而青紫晦睛。亦有因先天舌部血络郁闭,以致舌紫而肿胀者,如舌血管瘤患者便是。
瘦薄:舌体瘦小而薄,称为瘦薄舌。总由气血阴液不足,不能充盈舌体所致。因此主气血两虚和阴虚火旺。瘦薄而色谈者,多是气血两虚,瘦薄而色红鳝于燥者,多是阴虚火旺,津液耗伤。
点刺:点是指鼓起于舌面的红色、白色、或黑色星点,4:舌鉴辨正,叫做“红星舌”;剌是指芒刺,即舌面上的软刺及颗粒,不仅增大,并逐渐形成尖窍,高起如刺,摸之棘手。点、刺多见于舌的边尖部分。若舌面上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青紫色或紫黑色斑点,并不突出于舌面,则称为瘀斑。
无论红点、黑点和白点,皆因热毒炽盛,深入血分之故。不过红点多主温毒入血;或热毒乘心;或湿热蕴于血分。自点多是牌胃气虚而热毒攻冲,是将靡烂之兆。黑点多为血中热甚而气血事滞。
舌见摸斑,在外感热病,为热入营血,气血噩滞,或将要发斑。在内伤杂病,多为血痕之征。
舌生芒刺,是热邪内结所致,无论热在上焦、中焦或下焦,也无论在气分或营分,总属邪热亢盛。芒剌而兼焦黄苔者,多为气分热极;锋舌无苔而生芒刺者,则是热入营血,阴分己伤。据芒剌出现的部位,还可分辨热在何脏。如舌尖芒剌为心火亢盛;舌中芒剌为胃肠热盛等等。
裂纹:舌面上有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各种形态明显的裂沟,称裂蚊舌。有深如刀割剪碎的,有横直纹而短小的,有纵形、横形、井字形、天字形,以及辐射状、脑回状、鹅卵石状等等,统属阴血亏损,不能荣润舌面所载。故其主病有三:一是热盛伤阴;一是血虚不润;一是脾虚湿侵。红绎舌而有裂纹,多是热盛伤津,或阴盛液酒;族自舌丽有裂纹,多是血虚不润;若族自胖嫩,边有齿痕而又有裂纹者,则属脾虚湿侵。,
光滑:舌面光洁如镜,光滑无苔,称光滑舌,也叫“镜面舌”、“光莹舌”。主要是由于胃阴枯竭、胃气大伤,以致毫无生发之气,故舌面光洁无苔。不论何种舌色,皆属胃气将绝的危候。若族自而光莹,是脾胃损伤,气血两亏已极;若红蜂而光莹,是水泪火炎,胃肾阴液枯竭。
齿痕:舌体边缘见牙齿的痕迹,称为齿痕舌或称齿印舌。多因舌体胖大而受齿缘压迫所致,故常与胖大舌同见。由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以致舌体胖大,因此齿痕舌主脾虚和湿盛。若族自而湿润,则属寒湿噩盛;被红而有齿痕,多是脾虚或气虚。
重舌:舌下血络肿起,好象又生一层小舌,故日重舌。若二、三处血脉皆肿起,连贯而生,又称为莲花舌。主要是由于心经火热,循经上冲所致。故其主病为心火,或外邪引动心火。在小儿较为多见。
舌阻:舌上出血,名为舌阻。多由心经热甚,迫血妄行所致,但亦有肺胃热盛,或肝火,或脾虚不能统摄所致者。所以其主病是心火、胃热、肝火、脾虚或阳浮。
舌捕:舌上生捕,色红高起肿大,往往延及下颜亦红肿硬痛。一般也是心经火热亢盛所致;若生于舌下者,多为脾肾积热,消津灼液而成。
舌疗:舌上生出豆拉大的紫色血殖,根脚坚硬,伴有剧痛,称为舌疗。多由心脾火毒引起。
舌疮:舌生疮菇,如粟米大,散在舌四周上下,疼痛,称为舌疮。若由心经热毒上噩而戚,则疮凸于舌面而痛,若为下焦阴虚,虚火上津而成,则疮多凹陷不起,亦不觉痛。
舌菌:舌生恶肉,初如豆大,渐渐头大蒂小.好象“泛莲”、“莱花”或“鸡冠”,表皮红烂,流涎极臭,剧痛而妨碍饮食。因其形似事,故名。多由心脾郁火,气结火炎而成。溃烂者,多属恶候,若生长极慢,不溃不痛者,预后较好。
舌下络脉:将舌尖翘起,舌底脉络隐约可见;舌系带两侧,当金津、玉液穴处,隐隐可见两条较粗的青紫色脉络。正常情况下,脉络不粗,也无分枝和搞点。若舌下有许多青紫或紫黑色小疱,多属肝郁失疏,蟆血阻络;若舌下络脉膏紫且粗张,其意义与青紫舌相似,或为痰
热内阻,或为寒凝血痕。总之,舌底络脉青紫曲张是气滞血痕所致。
④舌态:是指舌体的动态,包括软、硬、颤、纵、歪、缩、吐弄等等。
强硬:舌体板硬强直,运动不灵,以致语盲睿涩,称为“舌强”,其成因有二:一是外感热病,热入心包,扰乱心神,使舌无主宰;并且商热伤津,使筋脉失养,因而舌体失其灵活与柔和,呈现强硬。一是内伤杂病,肝风挟痰,阻于廉泉络道,或肝阳上亢,风火上攻,筋脉失于精养,以致舌体强硬失和。因此其主病是热入心包;高热伤津;痰浊内阻;中风或中风先兆。因热盛者,舌质多见深红,因痰浊者,多舌胖而有厚腻苔;属中风者,舌多谈红或青紫。
瘦软:舌体软弱,无力屈伸,瘦废不灵,称为“瘦软舌”,多由气血虚,阴液亏损,筋脉失养所致。故其主病有三:一是气血俱靡一是热灼津伤;一是阴亏已极。久病舌淡而靡,多是气血俱虚;新病舌干红丽瘦,是热灼津伤;久病舌缔而瘦,是阴亏已板。
颤动:舌体震颤抖动,不能自主,称为“颤动舌”,亦称“颤抖”或“舌战”。其成因不外虚损和动风两个方面。由于气血两虚,亡阳伤津,使筋脉失于温养和漏洞,因而抖颤难安;或为热极津伤丽动风,于是颤动不已。久病舌颤,蠕蠕徽动,多属气血两虚或阳虚;外感热病见之,且习习煽动者,多属热极生凤,或见于洒毒病人。
歪斜:舌体偏于一侧,称“歪斜舌”多因风邪中络或风痰阻络所致。病在左,偏向右,病在右,偏向左,.主中凤或中风先~~若舌紫红势急者,多为肝风发崖;舌榄红势缓者,多为中风偏枯。
吐弄:舌伸出口外者为“吐舌”;舌徽露出口,立即收圃,或甜口唇上下左右,掉动不停,叫做“弄舌”两者皆因心、脾二经有热所致.心热则动凤,鼻热则津艳,以致筋脉紧缩不舒,频频动摇。吐舌多见于疫毒攻心或正气已绝,往往全舌色萦-弄舌多见于动风先兆,或小儿智能发育不全。
短缩:舌体紧缩不能伸长,称为a短缩舌刀。无论因虚因实,皆属危重证候。其成因有四:一是寒凝筋脉,则舌多谈自或青紫而湿润;一是痰浊内阻,多舌胖而苔粘腻;一是热盛伤津动风,舌多红绎而干是气血俱虚,则舌多谈自胖嫩。
舌纵:舌伸长于口外,内收困难,或不能收缩者,称为e舌纵'。多由舌的肌筋舒纵所致。若舌色深红,舌体胀捕,舌形坚干者,为实热内踞,痰火扰心。若舌体舒宽,麻木不仁,是气虚之证。凡伸不能缩,舌干枯无苔者,多属危重;伸而能缩,舌体津润者较轻。
舌麻痹:舌有麻木感而运动不灵的,“舌麻痹”。总因营血不能上荣于舌所致。其主病是血虚肝风内动,或风气挟痰。
(2) 望舌苔:
①苔色:主病的苔色,主要有自、黄、灰、黑四种,其他少见的还有绿苔和霉酱苔。兹分述如下:
白苔:一般常见于表证、寒证。由于外感邪气尚未传里,舌苔往往无明显变化,仍为正常之薄自苔。在伤寒为太阳病,在温病为卫分证。若舌谈苔白而湿润,常是里寒证或寒湿证。但在特殊情况下,白苔也主热证。如舌上满布自苔,有如白粉堆积,扪之不燥,为“积粉苔”,或称“粉白苔”,是由外感秽浊不正之气,毒热内盛所致。常见于瘟疫或内捕。再如苔白燥裂如砂石,扪之粗糙,称a糙、裂苔气皆因温病化热迅速,内热暴起,津液暴伤,苔尚未转黄而里热已炽,常见于温病或误服温补之药。
黄苔:一般主里证、热证。由于热邪熏灼,所以苔现黄色。换黄热轻,深黄热童,焦黄为热绪。外感病,苔由自转黄,为表邪入里化热的征象,在伤寒为阳明病,在温病为气分证。但是苔薄淡黄,也常见于外感风热表证或风寒化热。若舌谈胖嫩,苔黄滑润者,多是阳虚水湿不化。
灰苔:灰苔即浅黑色《辨舌指南·灰色脾经》说:“如以青黄和入黑中则为灰色也”。常由白苔晦晴转化而来,也可与黄苔同时并且。主里证,常见于里热证,也见于寒温证。
苔灰而干,多属热炽伤津,可见外感热病,或为阴虚火旺,常见于内伤杂病。苔灰而润,见于痰饮内停,或为寒湿内阻。
黑苔:黑苔较灰苔色深,多由灰苔或焦黄苔发展而来,常见于疫病严重阶段。主里证,或为热极,或为寒盛。
若菁黑而燥裂,甚则生芒刺,多为热极津桔;若苔黑而滑润,多属寒盛阳衰。绿苔与每酱苔:绿苔多由自苔转化而来,无论浅绿、深绿,其意义皆与灰黑苔同,但却主热不主寒。《辨舌指南》曰"邪热鸥张,肝阴焦灼,逼其本脏之色外现。'若满舌滑腻,中见绿色,为湿热痰饮,属阴邪化热之候,因湿热郁蒸之故。常见于瘟疫、湿温病。霉酱苔是苔色红中发黑,又带黄色,类似霉酱故名。往往是由于胃脂先有宿括湿浊,积久化热而成。《舌鉴辨正》说"霉酱色者,有黄赤兼黑之状,乃脏腑本热,而加有宿食也。"因此说霉酱苔主病是湿热久郁,常见于夹食中暑,夹食伤寒传太阴者,或内热久郁者。
②苔质:即苔的形质。兹分厚薄、润燥、腐腻、偏金、剥落、消长、以及真假等几项叙述。
厚薄:苔质的厚薄,以a见底'和a不见底'为标准,即避过舌苔能隐隐见到舌体的为"薄苔',不能见到舌体则为a厚苔气厚薄可测邪气之深浅。
南苔本是胃气所生,属正常舌苔;若有病见之,亦属疾病轻浅,正气未伤,邪气不盛。故带苔主外感衰证,或内伤轻病。厚苔是胃气夹湿浊邪气熏燕所致,故厚苔主邪盛入里,或内有痰饮湿食积滞。
铜燥:舌面润泽,是干湿适中的正常舌象。若水分过多,扪之湿而滑利,甚者伸舌涎流欲滴,此为"滑苔'。望之干枯,扪之无津,此为"燥苔'。甚者颗粒粗糙如砂石,扪之糙手,称为“糙苔”;若质地板硬,干燥裂纹,称"燥裂苔。s 润燥可了解津液的变化。
搁择是津液上承之征,说明病中津液未伤。滑苔则为寒为湿,因三焦阳气衰少,不能运化水湿,湿聚而为痰饮,随经脉上溢于苔,故舌苔水滑,临床上常见于阳虚而痰饮水湿内停者。
干燥是津不上承所致,或由于热盛伤津,或由于阴液亏耗,也有因阳虚气化不行而津不上承的以及燥气伤肺的。因此燥苔主病是:热盛伤津;阴液亏耗;阳虚气不化津,燥气伤肺,糙苔属热盛津伤者为多。
但在特殊情况下,也有湿邪苔反燥而热邪苔反润者,如湿邪传入气分,气不化津,则舌苔反燥;热邪传入血分,阳邪入阴,蒸动阴气,则舌苔反润,均宜四诊合参。
腐腻苔质颗粒疏松,粗大而厚,形如豆腐渣堆积舌面,揩之可去,称为a腐苔'。若苔色晦暗垢浊,则称a 浮据苔飞若舌上粘厚一层,有如疮肤,则称a服腐苔';若舌生一层白膜,或出现饭粒样廉点,称a霉腐苔'。苔质颗粒细腻致密,揩之不去,刮之不脱,上面罩一层油腻状粘&心称为a腻苔'。若颗粒紧密胶粘,上有垢浊滑腻者,称a粘腻苔飞若颗位不清,据浊胶结者,称a垢苔n 或a 浊苔'。察腐腻可知阳气与湿浊的消长。
腐苔多因阳热有余,蒸腾胃中腐浊邪气上升而戚,多见于食识痰浊为患。也见于内痛和湿热口靡。一般病程中,舌苔由板滞不宣而化腐,由腐而渐退,渐生浮薄新苔,这是正气胜邪的苔象,为病邪解尽。若肺捕、胃痛、肝捕以及下府结毒等,见有肤腐苔,则是邪盛病重。霉腐苔亦因胃院腐败,津液恶化为浊腐上泛所致。
腻苔多是湿浊内蕴,阳气被遏所致,因此其主病为:湿浊、痰饮、食积、湿热、顽痰等。凡苔黄厚腻,多为痰热、湿热、暑温、湿温、食滞,以及湿痰内结,腑气不利等;若苔白滑腻,则为湿浊,寒湿;若厚腻不滑,白如积粉,多为时邪夹盟,自里而发;若白腻不燥,自觉胸闷,多是脾虚湿重;若白厚粘腻,口中发甜,乃脾胃湿热,气聚上泛所致。总之,腐苔为阳热有余,腻苔属阳气被遏。
偏全:舌苔布满全舌称为a全'。舌苔半布,偏于前、后、左、右、内、外某'局部,称为
a偏'。察舌苔分布的偏全,可诊病变之所在。
全苔主邪气散漫,多为湿痰阻滞中焦之征。
偏外苔(舌尖为外),是邪气入里未深,而胃气却先伤:偏内苔〈舌根为内),是表邪虽减,胃滞依然。若中根部少苔,是胃阳不能上蒸,肾阴不能上濡,阴精气血皆伤。若只中根部有苔,也见于素有痰饮,或胃肠积滞。
舌苔偏于左右一侧,为邪在半衰半里。因为舌边属肝胆,故以半表半里病变为多,或为肝胆湿热等。但《辨舌指南》认为“偏左滑苔,为脏结,邪并入脏,最为难治;偏右滑苔,为病在肌肉,为邪在半表半里。”此说可供临床参考,尚缺乏实践验证。
剥落:舌苔全部退去,以致舌面光洁如镜,称为a光剥舌飞即前述之光滑舌,又叫镜面舌。若舌苔剥落不全,剥脱处光滑无苔,余处斑斑驳驳地残存舌苔,界限明显,称为a花剥苔';若不规则地大片脱落,边缘厚苔界限清楚,形似地圈,又称a地图舌';若剥脱处并不光滑,似有新生颗粒叫a类剥苔'。现剥落,可测胃气、胃阴之存亡,判断疾病预后。
光剥舌主病巳如前述,花剥苔也是胃之气阴两伤所致。若花剥而兼腻苔者,多为痰浊未化,正气已伤,病情更为复杂。类剥苔则主久病气血不续。若厚苔中间剥落一瓣,或有惊纹,或有凹点,底见红燥,须防液脱中竭。
消长:消是舌苔由厚变薄,由多变少地消退,长是舌苔由无而有,由薄变厚地增长。曹的消长,反映着邪正相争的过程,可判断疾病的进退预后。
凡舌苔由少变多由薄变厚,一般都说明邪气渐盛,主病进;反之,苔由厚变薄,由多变少,则说明正气渐复,主病退。无论消长,都应逐渐转变为佳。若骤增骤退,多为病情暴变的征象。如薄苔突然增厚,说明正气暴衰,邪气急剧入里;若满舌厚苔,骤然消退,往往是胃气暴绝的反映。4察舌辨证新法》称舌苔逐渐消退为a真i!真化',即由化而后退,退后渐生薄自新苔,是a 胃气渐复,谷气渐进'之佳兆;反之,骤然退去,多是a假退'。一种是骤然退去,不再生新苔,以致出现镜面舌,这是胃之气阴衰竭的恶候;另一种是多处剥落,形成花剥苔,亦非佳兆,仍属逆证;再一种是满舌厚苔忽然退去,舌面仍留污质腻湿,或见朱砂点,或见发敌,一二日间,必续生厚苔,比为湿浊邪盛,邪正相持。
真假:判断舌苔真假,以有根无根为标准。凡舌苔坚敛着实,紧贴舌面,刮之难去,象从舌体长出来的,称为a有根苔',此属真苔。若苔不着实,似浮涂舌上,刮之即去,不象是从舌上生出来的,称为"无根苔气即是假苔。辨舌苔真假,可判断疾病的轻重与预后。
真苔:几病之初期、中期,舌苔有根比无根的为深为重,后期有根苔比无根苔为佳,因为胃气尚存。若舌面上挥一层厚苔,望似无根,其下却已生出一层新苔,此属疾病向愈的善候。看假苔应注意:一是清晨舌苔满布,饮食后苔即退去,虽属假苔,并非无根,此为无病;若退后苔少或无苔,则是里虚。二是有苔有色,刮之则去,病轻浅;若揩之即去,病更轻溃。雪是厚苔一片而无根,其下不能续生新苔,是原有胃气,其后胃气虚乏,不能上潮。多由过服凉药伤阳,或过服热药伤阴所致。
Related recommendations
Related news
- 利辛县常委康书记、弋江区常委陈振江部长考察指导芜湖圣美孚科技有限公司 2019-05-29
- 芜湖康谷小镇-智慧养老产业论坛召开 2019-05-28
- 第九届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芜湖隆重举行 2019-05-28
- 中医大健康,圣美孚中医四诊仪来助力 2019-04-23
- 热烈欢迎安徽省卫健委党委书记单向前领导一行莅临芜湖圣美孚科技有限公司调研指导工作 2019-04-15
- 共唱和谐新乐章,共绘未来好宏图 2019-01-16